网络黑话“入侵”校园:小学生用“栓”字造词写出“栓q”引发关注 -bet亚洲官方站
bet亚洲官方站 > 新闻 > 社会 >

网络黑话“入侵”校园:小学生用“栓”字造词写出“栓q”引发关注

发布时间:2024-11-06 17:57:29来源:

近日,网络黑话在校园中的普及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。不少小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频繁使用网络黑话和谐音“梗”,甚至将其带入课堂和作业中。其中,有小学生用“栓”字造词,竟写出了“栓q”,这一行为引发了教师们的担忧和呼吁。

据了解,“尊嘟假嘟”、“你个老六”等网络黑话已成为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常用语。这些网络用语往往内涵空洞,语义歪曲,用词用字极不规范,且低级趣味盛行。一些原本应严肃对待或有正向指代意义的词汇,如“伞兵”、“烧杯”等,也被学生间当作骂人的话使用,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。

教育部近日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》,要求规范校园用字,确保课堂板书、教学课件、指示牌、标语、宣传栏、电子屏幕等用字规范。同时,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“谐音字”。此前,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还开展了“清朗·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”专项行动,重点整治歪曲音、形、义,编造网络黑话烂“梗”,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。

然而,尽管有这些措施,网络黑话在校园中的传播仍然十分迅速。一些教师反映,学生在日常交流时频繁使用网络黑话、谐音“梗”等,如“泰裤辣”等。更有甚者,将“梗”带进课堂写进作业,如有小学生用“栓”字造词写出“栓q”,作文里出现“完了,芭比q了,这下我们都玩完”等表述。

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认为,互联网时代,中小学生难以避免地会接触到此类用语。但他们最初使用这些网络“梗”可能仅仅只是因为觉得好玩,为了博人眼球,或是觉得自己这么说话能够更好地和同学打成一片。然而,这些网络用语往往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表达,且可能具有恶意、低俗的价值内涵。中小学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分辨能力,长期盲目模仿、传播这些网络“梗”,甚至将其带入自己的学习生活,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。

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也表示,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,还是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载体。网络黑话等词语的滥用,淡化了青少年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知、理解和接受,对社会的道德评价会起到阻断屏蔽作用,容易引发青少年的认同危机。此外,网络黑话和谐音“梗”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,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这种被污染的语言环境中,容易消解学校教育培养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自律,极易滋生校园欺凌和暴力冲突等不良行为。

针对中小学生滥用网络黑话、谐音“梗”的现象,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已接连印发通知,打击治理网络黑话进校园情况。近年来,一些地方中小学校也陆续采取相关措施规范师生文明用语。然而,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还需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。

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,在防范网络黑话与谐音“梗”入侵方面存在一定的教育缺失。许多家长对网络黑话的了解并不深入,甚至存在误解,认为这些只是孩子们之间的玩笑或时尚。这种认知不足导致家长在发现孩子使用网络黑话时,难以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。同时,家庭教育中往往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,忽视了对其网络行为和网络素养的监督和引导。在学校方面,一些学校德育课程内容陈旧,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,难以有效应对网络黑话等新型挑战。此外,一些学校忽视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,未能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,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素养。

因此,要防范网络黑话与谐音“梗”入侵校园,需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。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网络行为的监督和引导,学校应更新德育课程内容,加强家校合作,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素养。同时,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网络黑话和谐音“梗”的监管和治理,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、纯净的语言环境。

(责编: 捌捌玖玖)

bet亚洲官方站的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为非经营性网站,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


网站地图